上海外国语大学bbs论坛
标题:
2018考研院校推荐|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打印本页]
作者:
sulee
时间:
2017-9-26 10:27
标题:
2018考研院校推荐|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简称GIIT)于2003年4月18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成立。
学院历程
2003年4月1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正式成立。
2003年9月,与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签约。
2003年10月,学院的"同声传译教学与研究"基地成为教育部"十五"规划、"211"重点项目。
2004年1月2月,学院成立中国大陆第一个翻译学学位点,次年(2005年9月),招收了中国大陆第一批翻译学硕士和博士生。
2004年4月,与联合国驻内罗毕办事处签约。
2005年11月,学院与欧洲委员会(EC)签订:"专业会议口译员训练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与欧盟合作之路。
2005年11月,学院被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评为国际最高等级的会议口译专业教学单位之一(全球共15所院校)。
2007年5月,学院获得翻译硕士专业(MTI)学位口、笔译两个方向的学位授予权,并于2008年3月在国内第一批招收翻译专业硕士。
2008年8月,与联合国驻维也纳办事处签约。
2008年8月,学院成为联合国首个整体合作签约高校,签署了正式合作备忘录协议,成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MoU Universities)之一。
2008年11月,学院成为欧盟国际组织"大学联络组"(Universities Contact Group,简称UCG)的正式会员单位。
2009年,学院获准建立211工程、十一五规划"二十一世纪多语言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2009年6月,学院正式加入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成员,与该联合会的全球42所翻译人才培养高校共处同一个交流平台上。在此前后,学院已与法国巴黎第三大学高翻学院、美国密德布雷大学蒙特雷高翻学院、俄罗斯赫尔岑师范大学高翻学院、瑞士日内瓦大学翻译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翻译学院等多所国际翻译专业顶尖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2010年10月,教育部批准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硕士(MTI)专业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同年12月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硕士(MTI)为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项目。
2010年11月,学院与联合国总部续签了合作框架协议。
2010年12月,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签约。
2011年4月,学院参加联合国大会和会议管理部(DGACM)组织的第一届全球"联合国签约高校"联席会议,与会的全球18所高校就建立合作平台,强化专业口笔译人才培养,以更好地适应联合国对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
2012年再次被评为"国际会议口译"教学单位,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入选的机构。学院开设的英汉、法汉、俄英汉等多语对组合在国际口译人才培养领域具有先进水平。
2012年1月,学院与欧洲议会(EP)签订了正式的合作协议。
2012年12月,学院三个学生实习基地(上海日报社实践基地、华为实践基地、联合国实践基地)被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验项目"正式立项。此外,学院还与昆山市外办、上海市外办、浦东新区外办等机构签订了学生实践合作协议。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于2003年4月18日成立,下设应用翻译系(MTI教学与管理中心)、译学理论系(翻译研究所)、学生实训中心和《东方翻译》杂志社。
2003年12月,中国第一个翻译学学位点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设立,这是我国内地高等院校在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下建立的第一个独立的翻译学学位点(二级学科),这也标志着我国内地高等院校在翻译学学科和学位点建设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5年1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得了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的最高评级,荣获全球"一级会议口译教学单位"称号,并由此成为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唯一一所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
200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成为首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15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培养单位中少数能兼招笔译(MT)和口译(MI)的高等学院。
2009年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正式成为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会员单位。
项目介绍
一、人才培养
学院开设翻译学硕士、博士专业,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汉、法汉、俄英汉),国际会议口译专业。毕业学生500余人,目前在校学生数已经达到200多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对人才培养瞄准专业学位的国际专业化标准,学术学位的科学研究前沿。人才培养通过国际国内、学界业界、校内校外合作,实现政、产、学、研互相交叉、联动、融合。
二、科学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在翻译学研究领域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出版了大量的相关学术著作、编写了一批专业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的教材,为专业翻译教学和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学院承担了: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专项)《比较文学概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
国家语委《公共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译写标准》;
国家语委《陕西省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规范》;
上海市人民政府项目《上海市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
《上海大百科全书》英译本审校;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指标体系研制》;
教育部青年项目《新时期以来英美女作家小说翻译研究》;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项目:MTI实习的设计与管理; MTI专业学生的技能化培养。
三、社会服务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组织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政府机构的众多大型专业翻译任务,并与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的翻译合作关系。主要完成的翻译任务来源于联合国环境署、人居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教育部、国家语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的一些委办局、国内各级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 此外,学院还为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第三届世界大学校长论 坛、上海市长咨询会等提供了翻译服务。
四、师资队伍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型与学术型结合、专职与兼职师资合、学界与业界结合、国内与国外结合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中既有翻译研究、专业翻译的资深教授博导,又有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既有学界的专职教师,又有业界的兼职教师。教师既有国内的专兼职教师,又有来自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的外国专家。
五、国际合作
针对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征,建院伊始,学院就开始与国际组织和行业协会合作,并与相关国外院校开展交流与合作。
六、学生实训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学生实训中心,指派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日常运作。学院还与联合国(含各办事处及粮农组织等)、欧盟、上海市外办、上海日报社、昆山市外办、华为等签订了学生实训协议。 其中上海日报实践基地、华为实践基地、联合国实践基地被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验项目"正式立项。
(1)应用翻译系
专业口译
会议口译专业(Conference Interpreting, CI)
翻译专业硕士口译方向(Master of Interpreting, MI)
应用翻译系口译专业方向设有会议口译方向 (学制两年,以下简称CI)和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口译方向(学制两年半至三年,以下简称MI)。
同声传译模拟会议室
口译专业教育,以培养能胜任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国际外交及各种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的专业会议口译员。会议口译专业严格按照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所制定的各项标准组织遴选、教学与考试工作,并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直接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所有二年级学生将赴联合国、欧盟进行同声传译实践练习,是全中国唯一颁发由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欧盟等国际组织考官正式签字的专业证书的会议口译教学单位。
口译专业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高端口译专门人才,服务于国际会议、商务交往等跨文化、跨语言交际。CI和MI的口译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时间均为2年。CI方向以及MI中通过考试进入CI 的学生均需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末参加升级分流考试,符合条件的学生方可进入二年级同传阶段的学习。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和辅助专业课程等。专业课程包括交替传译、同声传译。辅助专业课程包括政治、文化、经济、金融、外交、法律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拥有出色的口译教学团队,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口译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具有鲜明专业特点的教学。另外,来自国际组织、区域组织、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专业人士不定期地为学生进行演讲和短期授课。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与联合国各办事处以及政府外事部门和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供学生进行专业实习。
目前专业口译共设有汉英、汉法、汉俄英、汉阿英等语言组合。
专业笔译
翻译专业硕士笔译方向(Master of Translation, MT)
按照国际标准(ISO2603)建成的口译箱
翻译硕士专业笔译方向旨在培养高层次、专业化的笔译专门人才。开设的方向有公共服务笔译、商务笔译、技术笔译和法律笔译等,各培养方向均包含对学生在翻译、编译、编辑、项目管理、翻译科技应用和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学制两年半至三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在国际、国内建设有一批学生专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在校期间的专业实习,为培养高层次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服务。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拥有出色的笔译教学团队,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笔译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具有鲜明专业特点的教学。另外,来自国际组织、区域组织、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专业人士不定期地为学生进行演讲和短期授课。
笔译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专业笔译、笔译工作坊、翻译概论、文学翻译、学位论文写作等多门课程,教学方法生动活泼、针对性强,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毕业生在世界各地的翻译岗位和相关岗位上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跨语言交际服务。同时毕业生非常关注学院的发展,并与学院合作,参与各种活动。
(2)译学理论系
翻译学硕士(Master of Art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学博士(PhD in Translation Studies)
译学理论系是首个在中国大陆设立翻译学博士和硕士学位点的学术研究教学单位,在译介学领域和中国译学学科建设方面均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译学理论系招收翻译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翻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了解翻译学学科研究前沿理论、能从事翻译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翻译研究工作者。研究方向包括翻译学研究、译介学研究,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笔译研究等。
翻译学博士核心课程包括口译理论与研究、国际口译研究流派与趋势、翻译理论与教学、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翻译研究方法论等;硕士核心课程包括翻译研究基础、西方翻译简史、中国翻译简史、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当代中国翻译研究、口译实践与理论、文学翻译实践与鉴赏、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等。
译学理论系的师资队伍强大,除了自身的教授之外,还从国际引进一批学术功底深厚的各译学领域权威专家和学者作为兼职和客座教授。2009年高翻学院加入国际翻译高校联合会(CIUTI)后,译学理论系拥有更大的译学研究国际平台,将进行更多的师资、科研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译学理论系目前科研成果以口笔译研究、译介学研究、译学学科发展研究为特色,获得教育部、上海市等组织和机构的多项课题资助。学院出版的著作(含译著和编著)15部,完成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核心期刊科研论文若干篇。
(3)学生实训中心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学生实训中心创立于2008年5月,是上外高翻学院为社会提供专业翻译与语言服务的分支机构,也是学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 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实训中心致力于加强与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及企事业的合作关系,自成立以来,已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及企事业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翻译服务;另一方面,实训中心为 MTI 学生量身打造实习项目,指导其参与实际翻译流程,使之在实战训练中不断学习成长,增进对翻译职业、行业和市场的切身认识,借此弥补单纯课堂教学的不足。
其他介绍
翻译与语言服务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是国内知名的口笔译人才培养机构,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训中心同样拥有一流的从业人员与丰富的语言资源。中心以此为依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国内一流的翻译与语言服务。
实训中心拥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整个翻译过程质量与效率并重,每年完成的高端翻译项目累计达数千万字,客户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具体质量控制流程如下:
实习项目
实训中心为翻译专业学生提供以下实习机会:
实习项目分为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
短期项目安排在寒暑假,为期6至8周。工作时间通常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午休1小时。为了配合学院优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实训中心接收所有翻译专业学生为短期实习生,在实训中心内部译员的指导下完成非紧急的翻译任务。
长期项目则贯穿学生在高翻学院的整个学习时期。在实训中心资深译员的悉心指导下,实习生可承担难度较大的翻译任务。长期项目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学生可选择在家工作,且无需遵循固定的上班时间。然而,长期项目的选拔程序非常严格,有关实习生须符合以下要求:
长期实习项目结束后,部分学生可获选进入实习中心工作。中心将根据实习生的翻译能力、兴趣程度和工作积极性进行选拔。
目前已经与学院签署学生专业实践合作协议的机构:
国际:联合国欧盟
国内:上海市外办 上海市浦东新区外办江苏昆山市外办上海市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 上海日报华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创凌翻译服务有限公司美国强生医疗器械公司
合作交流
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
联合国驻内罗毕办事处
欧盟委员会口译总司(DGSCIC)
欢迎光临 上海外国语大学bbs论坛 (http://www.shishangzhi.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