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bbs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北外、上外、武大、东华、武汉理工、外交学院、上海经贸、华中师范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164

帖子

7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2:0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高考倒计时
距离2021年高考仅剩 142天
距离2022年高考仅剩 507
距离2023年高考仅剩 872
请记住,这世上,没有谁活得比谁容易,只是有人在呼天抢地,有人在默默努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始于1941 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1954 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 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 年后直属教育部领导,1994 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批开设 101 种外国语言,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是目前我国覆盖面最大的非通用语建设基地,是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2020届概况北京外国语大学日前发布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涉及毕业生数据 2227 人(不包含 718 名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男女比例为 1:4;京内外生源比为 1:6。
本科毕业生 1267 人,硕士毕业生883 人,博士毕业生 77 人。
截至 2020 年 10 月 31日,毕业生落实率为 96.05%,较 8 月 31 日提高 1.35 个百分点。
本科毕业生落实率为 96.76%,硕士毕业生落实率为 94.68%,博士毕业生落实率为100.00%。
本科生两年对比:境外留学,较上届减少,国内升学增加,总体深造率略增。
协议就业降低、合同就业略增,签约就业总体略减。灵活就业比例23.6%,与上届持平。其中,单位盖章证明的减了,自由职业变多了。二、就业情况1、境外留学
留学362 名毕业生。
其中本科生 331 人,研究生 31 人。
出境深造的主要目标国家(地区)是英国,占出国(境)留学总人数的38.40%,其次是美国和日本,比例分别为 18.23%、6.63%。留学人数,较上届减少60人。

去英国增加46人。去美国减少31人,香港减少17人,日本减少2人,法国减少9人,澳大利亚减少11人。

2、保研情况
2020届推荐免试名单公示159人,其中保研本校96人。保研率12.55%。考研率13.65%。
3、国内升学、工作情况详情如下(转自学校官微):


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没什么能阻挡留学的脚步~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国家“211 工程”和 “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学科情况如下:


上海外国语大学近日发布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就业率依然保持高位;本科生留学率接近30%,疫情阻挡不住出国步伐; 考研意愿依然不强,考研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硕士留沪就业较上届减少,去北京、广东、苏、浙均增加。本科生留沪就业继续超过2/3,去北京略增,广东减少。

详情如下:
一、2020届就业2020届毕业生共计2569人。
本科毕业生共计1446人。男女生比例为1:3.27。上海生源24.14%。硕士毕业生共计1022人。上海生源9.39%。博士毕业生101人。


就业去向如下:
硕士三方协议就业人数超过本科生,但硕士的上海生源远低于本科生,说明硕士落户上海比本科生容易。
上海211灵活就业比例远低于北京211,说明落户上海比落户北京容易。

本科生两年对比:
国内升学人数,较上届明显增加。
境外留学,人数略减,但比例增加。总体深造率增长。协议就业人数减少,比例略降。二、本科生深造情况1、本科生境外留学共计428人。
留学主要流向英国、美国、法国、香港、德国等。
去英国173人,较上届增加44人。去法国增加5人。去美国减少8人,香港减少26人,日本减少9人。

主要留学高校:
2、本科生国内升学
本科生读研217人。其中包含支教团保研14人。

留本校114人;其中保研本校91人,考研23人。
去外校103人。其中保研64人,考研39人。

3、本科生保研
2020届优秀本科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155人。
其中包含退役学生4人,支教团10人,普通保研名额141人。根据研究生院拟录取名单公示,保研本校共计91人。
退役学生4人、支教团10人,全部保研本校。普通保研名额141人中,保研本校77人。

保研率10.72%,考研率4.29%。疫情没能挡住同学留学之路,考研意愿依然不强,考研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三、工作情况1、本科生就业本科生签约、合同就业500名同学。
①就业地点上海387人、占比77.4%,北京4.8%,广东3.8%,浙江3.2%,江苏2.2%。近三年就业地点:②就业单位87%去企业就业。



近三年情况:
③本科生就业行业



近三年情况:
④重点单位
2、硕士就业①就业地点近三年情况:
②就业单位
③就业行业④重点单位


2020届就业报告丨武汉大学
00左中括号武汉大学往年在江苏省招生计划及录取数左中括号


01左中括号整体情况左中括号本科生深造愿望日益强烈,参与就业的热情持续下降。
每年约80%的本科毕业生希望继续深造,协议签约人数继续走低,2020年协议就业率仅23.48%。
全校 1262名待就业毕业生中,有915名本科生,其中666人准备继续考研、等待出国,占待就业总人数的72.79%。


02左中括号就业与升学情况左中括号
总体就业情况:2020年,共有13561名毕业生纳入就业方案。
本科毕业生6666人,男女比例1.47:1。
硕士毕业生5823人,
博士毕业生 1072人。

1、总就业落实率90.69%
截至 2020年 12月10日,
本科毕业生就业率86.27%(继续考研和等待出国人数666人,约占毕业生总数10%)。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4.80%,
博士毕业生就业率95.90%。
注:就业率看着不高,但较有参考价值。因为灵活就业率处于正常水平,数据几乎不存在水分。

2、待就业共有1262名毕业生待就业,其中本科生915人、硕士研究生303人、博士研究生 44人。
3、本科就业情况受疫情影响,境外留学人数较上届减少;
同时,签证影响依然存在,流向人数从2018届1411人、2019届1130人,到2020届933人,持续锐减。武大当自强~总深造率逆势增长,主要因为今年国内升学人数增加,恢复并超过2018届2809人的数量。
各院校就业率如下:

总体就业情况:2020年,共有13561名毕业生纳入就业方案。
本科毕业生6666人,男女比例1.47:1。
硕士毕业生5823人,
博士毕业生 1072人。

1、总就业落实率90.69%
截至 2020年 12月10日,
本科毕业生就业率86.27%(继续考研和等待出国人数666人,约占毕业生总数10%)。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4.80%,
博士毕业生就业率95.90%。
注:就业率看着不高,但较有参考价值。因为灵活就业率处于正常水平,数据几乎不存在水分。

2、待就业共有1262名毕业生待就业,其中本科生915人、硕士研究生303人、博士研究生 44人。
3、本科就业情况受疫情影响,境外留学人数较上届减少;
同时,签证影响依然存在,流向人数从2018届1411人、2019届1130人,到2020届933人,持续锐减。武大当自强~总深造率逆势增长,主要因为今年国内升学人数增加,恢复并超过2018届2809人的数量。各院校就业率如下:
升学深造情况:2020年已悄然离去,纵观过去一年,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取得了一些小的成绩,个人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2020年是一个忙碌而充实的一年,忙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
1、本科生国内升学
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2871人。
其中60%继续在武汉大学攻读研究生,共1725 人。
其余40%,1146人流向其他一流高校及科研院所。
选择"双一流"大学的比例占总升学人数的93.71%。
除武汉大学外就读"双一流"高校人数最多的5所高校是: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占校外升学人数比例依次为 11.34%、9.51%、7.68%、6.89%、6.63%。
2、本科生境外留学
933名选择出国(出境)深造。
其中美国留学人数逐年下降,比去年减少16.95%。
美国、英国、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瑞士是毕业生选择最多的国家和地区。
其中进入麻省理工、哈佛、加州理工、牛津等QS 世界排名前一百名高校的有676人,占出国人数的72.45%。

3、保研情况
学校公示不全。
部分学院2020届推免公示情况如下:
上述7个学院平均推免比例23.34%。
另,有支教团20人,服务西部计划7人、弘毅学堂70人。
参考2021、2019届情况:
2021届保研率可能25%左右。
考研率18.1%。
4、近5年深造情况


04左中括号工作情况左中括号

1、就业地点到基层就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分别为1173人和2542人,分别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7.60%和36.87%。共有829人到西部地区就业创业。
①本科毕业生就业遍布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就业分布比较集中的省份包括湖北(25.62%)、广东(20.09%)、北京(7.15%)、上海(6.58%)、浙江(5.79%)、江苏(5.21%)、湖南(2.89%)、四川(2.89%)、广西(2.63%)等。
②研究生就业地区分布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就业比较集中的省区包括湖北(32.60%)、广东(19.50%)、北京(7.24%)、上海(5.94%)、浙江(5.79%)、江苏(5.30%)、河南(3.12%)、四川(2.78%)、湖南(2.54%)、山东(1.65%)。
2、就业单位①本科生企业为本科毕业生就业主体,占参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59.27%,其次是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分别占8.51% 和 4.65%。
与往年相比,本科毕业生企业就业率有所下降,较去年下降 11.85%,事业单位就业率升高 2.72%。
②研究生研究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党政机关单位,分别占参加就业总人数的 53.23%、18.14%、8.62%、9.81%。
与往年相比,毕业研究生企业就业率有所下降,较去年下降6.13%,事业单位就业率升高3.08%,机关单位就业率升高 1.43%。
3、重点单位
2020届协议就业的7449 名毕业生中,有 1343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占协议就业人数 18.03%;1470人进入中国500强企业,占19.73%;355人进入民营500强企业,占4.77%。

4、薪酬
该部分仍沿用去年的调查数据。2019年上半年,学校委托对2018届毕业半年后最有代表性的五个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2018 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税前月均收入为 8898.45 元。本科毕业生的月均收入为7272.09元。硕士研究生的月均收入为 8998.91元。博士研究生的月均收入为10565.22 元。东华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升学不如同档985,工作质量不低于985
东华大学,位于上海,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高校。
学校始于1951年的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
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纺织科学与工程获评A+;材料科学、工程和设计学获评B+。



一、2020届就业2020年共有毕业生5487人。
本科生3321人,
男女比例1:1.3,上海生源14.66%,江苏生源9.36%。硕士生1997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977人),博士生169人(其中非定向博士156人)。


截至2020年8月31日,本硕博总体就业率为94.51%。
1、本科生就业去向:注:灵活就业率,根据报告中的就业率减去签约率。考研、留学同学,较上届均出现了明显增加。作为一所上海高校,灵活就业率低于10%,处于正常范围,就业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灵活就业率略高于上海交大,远低于上海立信学院,说明211东华大学落户上海,比普本容易,比985上海交大困难。
本科生保研、考研情况:
2、本硕博就业地点68.92%的就业毕业生留沪,共2441人,较上届减少。
去浙江283人、江苏206人,较上届增加;去广东100人、北京58人,较上届减少。


3、待就业截止至2020年11月30日,总体就业率为95.06%。
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3.53%,本科生深造率为39.21%。研究生就业率为98.38%。
8月31日以来,2020届待就业毕业生中301位学生中,44位已落实毕业去向。其他待就业学生大部分在等待进一步升学、出国或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
仅从报告内容看:211东华大学,与同档次投档分的985高校就业质量相比:
东华大学的保研率、考研率,均明显低于985高校,留学率,远高于985高校。就业率高于985,签约率远高于985,
灵活就业率远低于985。

本科深造质量,211不如985;
本科工作质量,211不弱于985。
从就业率数据看:东华大学的灵活就业率+待业率,就业率水分小。
详情如下(转自东华大学官微):


武汉理工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52.7%流向世界500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 工程”和 “双一流”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 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
学校历史始于1898年,现有马房山、余家头和南湖等校区,学科评估情况如下:

 

一、2020届就业学校近日发布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就业率保持高位,就业质量稳步提升。40.45%的毕业生到“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就业,32.42% 的毕业生到世界 500 强企业就业,35.89%的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61.58%的毕业生赴“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地区就业。面向“建材建工、 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就业的比例为 40.45%;面向世界 500 强3和战略性新兴产 业4就业的比例为 52.65%。本科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对就业单位整体满意度分别为 93.95%、95.39%;本科月均收入7546 元,研究生9769 元。
2020 届毕业生共 12844 人列入派遣。男女比例 2.28 : 1。
本 科毕业生 8868 人,男女比例2.57:1。湖北生源29.89%。硕士毕业生 3872 人,博士毕业生 104 人。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2020 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 95.02%,
本 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93.53%,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8.22%,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6.71%。
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转正后的月均收入7546 元,研究生9769 元。有 657 名毕业生未就业,其中正在求职中 的毕业生有 105 人,拟继续深造或参加公招考试的毕业生有 499 人,其他原因暂 不就业的毕业生有 53 人。
二、深造情况
1、国内升学本科毕业生进入“双一流” 建设高校深造的共计 3000 人,占本科生升学总人数的 93.66%。2、境外留学
出国(境)留学人数共 539 人。主要去往英国、美国、澳大 利亚。本科毕业生出国(境)留学人数 507 人,
毕业研究生出国(境)留 学人数 32 人。3、本科生保研、考研
武汉理工大学2020届推荐免试研究生共计1293人。
其中包含:A类名额887人,B类380人,补偿计划1人,支教团25人。
保研率14.58%。
考研率21.54%。

备注:此处深造率与开头深造率不一致,以此处为准。与上届相比,国内升学人数略增,其中留本校深造1417人,较上届增加88人。境外留学人数略减,其中去英国比例增加,去美国比例略减。总体深造人数增加,但本科总数基数变大,故深造率略降。三、工作情况1、就业地点
在湖北省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毕业生人数的 33.89%(武汉市占 比 30.24%);其次是广东省,占比 18.06%;此外去往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 就业的毕业生占比均在 5 个百分点以上。2、就业单位
签约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就业比例分别为 38.51%、43.18%、7.64%。
3、就业行业
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与汽车产业,信息产 业,建筑与房地产产业,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
毕业生面向“建材建工、 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就业的比例为 40.45%;面向世界 500 强和战略性新兴产 业就业的比例为 52.65%。
4、重点单位2020 届毕业生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基层项目就业共计 828 人。其中,选调生16人。重点单位如下:5、薪酬
6、求职
调查结果显示,2020 届毕业生从准备简历到投递简历再到最终落实工作, 本科毕业生平均用时 2.05 个月,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投递 14.14 份简历,获得 5.39 个面试机会,收到 2.80 个录用函,求职平均花费约 457.19 元。毕业研究生平均用时 2.96 个月,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投递 22.27 份简历, 获得 8.12 个面试机会,收到 3.14 个录用函,求职平均花费约 873.53 元。7、求职成功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求职成功渠道主要依托于本校就业资源(本校宣 讲会和双选会、本校就业信息网及校内推送就业信息、导师/校友推荐),占比 69.23%;研究生通过本校就业资源落实工作的人数占比 61.78%。

外交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68.6%留京,年薪11万+

外交学院,位于北京,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被称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据统计,当前活跃在外交一线的外交官中,平均每 6 名中就有 1 名外交学院毕业生,每 4 名高级外交官就有 1 名来自外交学院,外交部翻译司约一半的英语高级翻译毕业于外交学院。近五年毕业生考入外交部情况:
学校近日发布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详情如下:一、2020届就业2020 届本科毕业生共 330 人(不含留学生和华侨港澳台学 生)。
男女比例1:2.06。
北京生源17.58%。


截至 12 月 13 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85.76%。注:与其他北京高校相比,外交学院的就业率看着不高,但几乎毫无水分,很有参考价值。
灵活就业率仅6.36%。合同+灵活就业比例13.3%,远低于北京高校平均水平。本科就业质量对得起考分考进来的同学。二、深造情况1、国内升学
升学毕业生主要就读于外交学院(53.54%)、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 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 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2、境外留学
主要流向英国、美国、香港等地。
留学毕业生中 45.12% 赴 QS 世界排名前 50 名的顶尖院校深造,53.66%赴 QS 世界 排名前 100 名的院校深造,如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 亚大学等美国高校,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等英国高校等,就读的专业包括国际关系、公共政策、经济金融、语言翻译、国 际传媒、法学等。
3、总体深造情况
保研48人,保研率14.55%。考研率15.45%。境外留学82名同学,较上届明显减少。其中去美国比例大降,去英国比例增加。
保研、考研较上届均增加,导致总体深造率不降反升。
三、工作情况
1、就业地点本科毕业生中 68.63%优先选择在北京工作,其次是上海(2.94%)和广东(1.96%),3.92%在西部基层就业。
2、就业单位
3、就业行业
4、重点单位
5、求职
调查显示,从开始求职到最终落实工作,毕业生所用时间平均为 5.31 个月。整个求职周期,毕业生平均收到录用通知 2.38 个,毕业 生主要集中在 2019 年 10 月拿到第一个录用通知。因疫情影响,较 2019 年相比,求职周期增长 0.44 个月,平均收到录用通知减少 0.22 个。调查显示,在求职过程中,54.25%的毕业生使用过线上招聘渠道。毕业生在工作落实单位转正后的平均税前年薪为 11.70 万元,较 2019 年减少 0.18 万元。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落户有点困难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位于上海松江区。
学校是华东地区唯一的涉外商科大学,入选“2011计划”、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上海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学校创办于1960年,2013年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和理事单位,被誉为“国际商务精英的摇篮”。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近日发布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20届毕业生共计3156人。上海生源31.46%。
本科生2212人。男女比例1:2.5。研究生944人。

1、总体就业率90.27%。①上海生源比例31.5%。研究生派遣就业比例超过31.5%,本科生派遣就业比例与31.5%持平。研究生有较大机会落户上海。②本科生灵活就业率偏高。如果就业率没有水分的话,那只有一个解释:本科毕业生落户上海十分困难。不能落户,就不能签订三方协议,导致合同就业、灵活就业比例偏高。
2、本科生深造情况两年对比:
详情如下(转自上贸大官微):
华中师范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2%留鄂,月薪7273元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武汉,教育部直属“211 工程” 、“双 一流”建设高校。
一流学科:政治学和中国语言文学。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情况如下:



一、2020届就业2020 届毕业生共 8253 人。
本科毕业生 4365 人,男女比例1:2.78。湖北生源24.81%。硕士毕业生 3682 人,博士毕业生 206 人。

2020 届本科毕业生中,
公费师范生 1248 人。
其中数学与 应用数学专业(15.06%)、化学专业(12.02%)人数占比相对较高。普通师范生 513 人。
其中音乐学专业(14.23%)、体育教育专业(12.48%)和英语专业(12.28%) 人数占比相对较高。非师范生 2604 人。


截止 2020 年 8 月 31 日),初次就业率为 72.65%。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72.07%,其中公费师范生1248人全部协议就业。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 73.30%(其中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73.11%、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76.70%)。
注:初次就业率虽然不高,但自由职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较少,数据十分真实,没有水分,极具参考价值。
其中本科生就业明细如下:
2020 年底, 就业率为 89.51%。
本科生落实就业去向 3826 人,就业率为 88.56%(公费师范 生为 100%,普通本科生为 83.92%);研究生落实就业去向 3593 人,就业率为 90.57%(博士研究生为 98.48%,硕士研究生为 90.16%)。
相较于初次就业率有较大幅 度的提高,部分毕业生就业有明显延迟的趋向,“慢就业”、“缓就业”趋势明显。
2020 届离校时未就业毕业生共 2257 人,占比 27.35%。二、深造情况1、国内升学有 1096 名毕业生国内升学深造。

其中本科毕业生中共有 877 人。硕士毕业生中,共有 219 人。
部分升学高校如下:2、境外留学
有 243 名毕业生选择出国(境)留学其中 本科毕业生 224 人,硕士毕业生 15 人,博士毕业生 4 人。部分留学高校如下:
3、本科生深造情况
公费师范生1248人,全部协议就业。非公共计3117人,非公深造情况如下:4、非公保研情况
根据学校2020届推免公示:保研名单:391人。保研率12.54%。考研率15.59%。与上届相比:保研人数,较上届增加。
考研略减,国内升学总体略增。境外留学,不降反升。
总深造增加。
三、工作情况“协议就业”的毕业生共 4601 人。1、就业地点
留湖北就业1013人,较上届减少135人。
去北上广均略减,去四川、浙江、江苏、山东等略增。
2、就业行业3、就业单位
2020 届本科毕业生中,师范生主要流 向中初教育单位从事教学人员;非师范生流向的单位类型集中于其他企业 (37.57%)、中初教育单位(33.22%)和国有企业(19.48%),行业布局以教育 (44.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9.13%)领域为主,所从事的职 业类别集中于教学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毕业生留鄂就业 1013 人,其中留汉就业 804 人。留鄂留汉就业毕业生 均主要流向了基础教育领域、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建筑业等重点领域。
4、求职
落实工作渠道主要集中于校园招聘会/学校线上招聘会、双选会 (71.05%),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就业信息网、微信、QQ 群等)(56.29%)次之。2020 届毕业生月均收入为 7273.07 元。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为 6271.27 元,毕业研究生月均 收入为 7844.21 元。在广 东省、北京市、浙江省及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而在中西部地区 省份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薪酬优势较高,这与我国当前普及发展“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密切相 关。而在“教育”领域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领域就业的毕业生薪 酬相对较低。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博雅数据库



——END——

注: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用,欢迎分享推荐给身边的家长和学生,让更多人受益!





超链接:箐箐教育2021寒假班即日起开始报名,缴费安排满即停止招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外国语大学论坛  

GMT+8, 2025-5-8 05:48 , Processed in 1.98985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