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bbs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简报No.10——城市文化建设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

帖子

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7 12:3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ee Ideal See U

上外暑期社会实践简报
共青团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
上外社会实践与科创指导中心
第十期现
状轨道交通公共文化建设
导语: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本小组主要探究城市公共文化以及轨道交通公共文化的建设现状。为此,我们来到了上海地铁徐家汇站的“上海地铁文化艺术长廊”。
上世纪90年代标题
文字输入文字  1997年前后,顾廷龙老先生,原上海图书馆馆长、书法名家,挥毫写了“上海地铁文化艺术长廊”几个遒劲的大字,这显然不同于如今一些交通枢纽对于艺术随心所欲的处置,而是专门辟出一条近百米的长廊。
本世纪  现在,顾老先生的遗墨还镌刻在徐家汇地铁站的墙上,其后那条长廊却已不复当年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各大公司的商业广告,在“上海地铁文化艺术长廊”几个遒劲大字的衬托下有些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这无疑是一次文化大撤退现象。
敢问文化建设之路在何方
  单纯的文化建设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单纯的文化建设是理想中的乌托邦,在经济发展渗透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这样的幻想已经很难实现。这让我联想到当今实体书店的发展模式。实体书店在今天已经很难运营下去,微薄的利润甚至都无法付得起房租,所以实体书店的经营者们有的转型成为咖啡馆,有的发展有偿阅读。这样的转型是有益的,轨道交通公共文化建设也可以循此思路进行。
  但是,文化本来就应该是人们社会生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陶冶人们情操、提升人们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如今,这样的方式渐渐退出社会生活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商业为代表的快速、功利化的生活方式。
我们不再阅读纸质书籍,因为电子书籍更加方便、实惠。
  我们不再期待传统节日,因为送礼收礼已经占据了节日的全部。
  我们不再传承家乡方言,因为英语、法语更加通行、实用。
  我们不再热爱文化,因为财富更加光彩炫目。
  这些都是有道理的。
  然而,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我们人类的文化又该走向何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外国语大学论坛  

GMT+8, 2025-5-7 01:33 , Processed in 1.8060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